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普知识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

高温来袭,儿童中暑「防+救」全攻略

发布时间:2025-08-02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本站编辑
字号:

 

近期高温来袭,骄阳似火,孩子们在户外玩耍的时间长了,运动量增大,很容易感到不舒服甚至中暑。

 

如何有效防止孩子中暑,记住以下几点,记得收藏:

1. 户外玩耍(上午10点-下午4点高危时段)

穿衣:穿透气速干衣(拒绝化纤),戴宽檐帽+墨镜,皮肤暴露处涂儿童专用防晒霜(SPF≥30);

活动:每15分钟休息一次,避开暴晒操场,选择树荫下或室内活动;

补水:定时喝电解质水(每20分钟50-100ml),拒绝含糖饮料和冰水。

2. 车内环境(致命隐形杀手)

绝对禁止:任何情况下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(5分钟内温度可飙升至40℃以上);

降温技巧:提前开空调降温,使用遮阳帘,备便携小风扇,座椅避免皮质材料。

 

3. 室内防护(空调房≠安全区)

温度设置:26-28℃为宜,空调风避免直吹孩子,每天通风3次×20分钟;

特殊人群:肥胖儿、先心病患儿需警惕“非高温中暑”,观察是否有精神萎靡、皮肤湿冷。

 

当孩子发生意外中暑时,我们应该怎么办?

第一步:快速识别中暑类型

 

1.先兆中暑

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:有中暑症状,体温正常或略升高,没有意识障碍及器官损伤。

患儿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一段时间,出现精神减弱、疲乏无力、头晕头痛、口渴多汗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(通常<38℃)。此阶段儿童神志清楚,无器官损伤表现。此时身体仍处于代偿期,及时正确处理后,通常较短时间内症状可消失;如果体内热量继续蓄积可进展为轻型甚至重型中暑。

 

2.轻型中暑

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:体温明显升高、有脱水表现,无意识障碍及器官损伤。

患儿体温明显升高,通常在38~40℃之间,出现脱水的表现,如皮肤湿冷、面色苍白、心率增快、少尿无尿、眼窝凹陷、皮肤弹性差等。出现上述症状时,应及时脱离高热环境,降温、补水,症状不改善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正确处置后,通常可于数小时内恢复。

 

3.重型中暑(热痉挛、热衰竭及热射病)

这是最危险的情况,此阶段可有抽搐、意识障碍,伴有高热、多脏器功能障碍。

患儿体温可高达40℃以上,可出现肌肉痉挛、晕厥、昏迷、抽搐、胡言乱语、精神行为异常等肌肉及神经精神症状,可能合并多个器官功能障碍,如血尿、消化道出血、皮肤淤血、瘀斑、休克、呼吸衰竭等。此阶段身体进入失代偿期,有致命风险,需立即转运至就近的大型医院救治。

 

第二步:分龄急救操作(关键!)

1岁以下婴儿:

✓ 脱去衣物,用32-34℃温水擦拭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(忌酒精);

✓ 喂少量温水或低渗口服补液盐(每5分钟5ml),避免呛咳;

✓ 立即就医,途中持续物理降温。

 

1-6岁儿童:

✓ 移至阴凉处,抬高下肢15°,解开衣领散热;

✓ 用湿毛巾冷敷额头,扇风加速蒸发散热;

✓ 若清醒,每10分钟喝100-150ml常温电解质水(总量<500ml/小时);

✓ 体温>39℃或出现抽搐,立即送医,禁止自行用退烧药。

  1. 绝对禁忌:

× 用棉被捂汗(加重体温升高);

× 强行喂藿香正气水(含酒精刺激儿童胃肠);

× 直接冰敷或泡冰水(引发血管收缩加重病情)。

 

四、高危信号清单(必须立即送医)

✅ 体温≥39.5℃且持续不降;

✅ 意识模糊、抽搐、喷射性呕吐;

✅ 皮肤苍白湿冷、脉搏细速(>160次/分);

✅ 尿少或无尿(提示脱水休克)。

 

急救关键:“中暑无小事,降温是第一,年龄不同法不同,及时送医莫迟疑”。